來源 | 野馬財經
作者 | 劉俊群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糟心體驗?夜晚開車時,迎面一輛車的遠光燈刺得你睜不開眼;或者開在盤山路上,車燈沒跟上彎道,前方一片漆黑。這些困擾其實與車燈技術密切相關。隨著智能車燈的興起,這些問題正在逐漸消失。
而這個改變的背后,就有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科電子”)的身影。近日,這家專注智能車燈的晶科電子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沖刺IPO。公司從最初的業務LED照明起家,如今轉型切入智能車燈領域。到2023年,智能車燈業務已經占到公司總收入的41.5%。
而轉型背后,不得不提到它的“貴人”——吉利控股。2018年,晶科電子與吉利合作,正式進入汽車智能視覺領域,來自吉利系的訂單曾一度撐起公司近40%的營收。
更有意思的是,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兒子李星星也間接入股晶科電子,持有11.11%的股份。業務上的合作疊加資本上的綁定,讓雙方關系更加緊密。在這場IPO的競賽中,背靠吉利的晶科電子能否突圍呢?
01
年入超18億元
客戶為吉利、理想、廣汽等
晶科電子的故事并不是從汽車開始的。最早,它是依靠LED照明起家,為飛利浦、三星、TCL等品牌提供家用和商用燈具。你家客廳的吊燈、辦公室里的節能燈,都可能有它的影子。2021年之前,公司的年營收還不到10億元。
然而,市場不總是風平浪靜。據新媒體“博研咨詢市場調研在線”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中國LED照明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但從2020年起,增長速度放緩到7.5%。市場逐漸飽和,利潤空間也被不斷擠壓。這對晶科電子來說,無疑是個信號——它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2018年,晶科電子開始轉型進入智能車燈市場。如今,公司已從單純的照明產品制造商,躍升為智能視覺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據《招股書》顯示,晶科電子的業務如今分為三個主要板塊:汽車智能視覺產品、高端照明產品和新型顯示產品。
其中,汽車智能視覺產品迅速崛起,包括智能車燈和車規級LED器件。這一業務的收入從2021年的7425.1萬元猛增至2023年的7.7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從5.3%升至41.5%,成為公司新的業績“頂梁柱”。
相比之下,公司的高端照明業務的占比正在逐漸下降。從2021年的10.34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6.51億元,占比也從74.5%下滑至35%。雖然高端照明曾是晶科的核心,但如今顯然不再是主角。
來源:《招股書》
不過,晶科電子在智能車燈領域的表現十分搶眼。2023年,公司共銷售了568款汽車智能視覺產品,到了2024年的前五個月,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1656款。汽車智能化的浪潮正在推著公司“一路狂奔”。
《招股書》顯示,晶科電子在中國中高端汽車智能視覺市場中,排名國內制造商第五,市場份額為0.5%。
這一轉型不僅為晶科帶來了增長,也吸引了大批重量級客戶。公司與吉利、理想汽車、廣汽、長安汽車等國內知名車企合作。
一邊是海信、TCL、三星、松下等照明領域的老客戶,另一邊是吉利、理想汽車、廣汽、長安汽車等國內知名車企的新合作伙伴。從營收來看,2021年至2023年,晶科電子的營業收入從13.88億元增長至18.58億元,并在2024年截至5月底實現了8.43億元的收入。但凈利潤的波動較大,2021年為7800萬元,2022年下降至3907.1萬元,2023年回升至7204.3萬元。
02
吉利為第一大客戶
李書福之子間接持股
晶科電子在智能車燈這條賽道上突進,背后少不了吉利系的"助攻"。
早在2018年10月,晶科電子就與浙江吉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吉創”,由吉利100%控股),合資成立了領為視覺。晶科電子一開始就持有49%的股份,浙江吉創則持股51%。
領為視覺在設立之初便主要專注于汽車大燈的研發和制造,旗下產品集成了遠光、近光和防眩目(ADB)等功能。
當時,晶科電子的掌舵人肖國偉敏銳地意識到了智能照明和汽車照明的市場潛力。他公開表示:“未來將注重在智能照明、汽車照明等新興市場領域的發展?!笨梢哉f,領為視覺的成立是晶科電子進軍智能車燈領域的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浙江吉創將其在領為視覺的51%股權轉讓給耀寧科技,領為視覺的股東變為耀寧科技持股51%,晶科電子持股49%。
耀寧科技由李書福的兒子李星星控股,持股80.75%。據“耀寧科技集團2024屆校園招聘”的內容顯示,耀寧科技集團脫胎于吉利汽車,前身為吉利汽車零部件事業中心,正式成立于2020年12月?,F已形成汽車零部件、新能源與磷化工三大業務板塊的產業生態。
但晶科并不滿足于少數股權的角色。2021年9月,晶科電子進一步增持領為視覺的股份,砸下1640萬元,把持股比例提高到了51%,成為領為視覺的控股股東。
據《招股書》披露顯示,晶科電子的利潤波動,主要是由于對領為視覺的收購,汽車智能視覺業務開始產生收入。
到2023年12月,晶科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智能車燈領域的地位。公司通過向耀寧科技發行6858.26萬股股份,徹底收購了領為視覺的全部股份,使領為視覺成為晶科電子的全資子公司。
與此同時,耀寧科技也因此入股晶科電子,持股13.76%,其中李星星通過耀寧科技間接持有晶科11.11%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晶科電子的非執行董事鄭鑫,不僅是李書福的女婿,還間接持有晶科電子1.24%的股份。
晶科與吉利的關系不僅僅限于資本層面。自2022年以來,吉利系企業一直是晶科電子第一大客戶,包括吉利汽車、領克(吉利與沃爾沃合資推出的品牌)、極氪(吉利的高端電動車品牌)、沃爾沃(由吉利2010年收購)、精靈(吉利的純電動車品牌)、路特斯(由吉利2017年收購)等品牌。
2021年-2023年,晶科電子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七成以上。而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五個月,晶科電子從吉利系企業獲得的收入從5060萬元增長到7.06億元,收入占比從3.6%增至38.8%。
晶科電子預計未來與吉利的合作將繼續深化。《招股書》顯示,2024年至2026年,公司來自吉利系的交易金額將進一步增至10.81億元、12.18億元和12.55億
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也提示到,如果主要客戶減少或停止向公司采購產品,而公司無法及時開發出新的客戶以彌補該等銷售減少或停止,公司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提示到,擁有長期穩定的大客戶可以幫助公司穩定收入來源,提高市場競爭力。但同時,這也可能使公司面臨客戶集中度高的風險,一旦失去這些大客戶,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因此,公司在依賴大客戶的同時,也需要不斷開拓新的客戶和業務領域,以降低風險。
03
創始人為“港商”
版圖涉及LED、半導體芯片
晶科電子的背后是一位56歲的“港商”——肖國偉。
1968年出生于中國香港的肖國偉,從1990年至1997年,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任教7年。1998年,他前往香港科技大學讀博,并于2002年獲得電氣與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擁有深厚的專業背景下,2003年2月,肖國偉開始創業,這一年,他和幾位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共同創辦了香港微晶公司,開始專注于LED芯片和產品的研發。2006年8月,香港微晶公司在廣州成立了晶科電子,經過18年的發展,如今,他已經將晶科電子推向了IPO沖刺的賽道。
不僅是汽車照明領域,肖國偉的視線還投向了半導體芯片這個陣地。近年來,他創立了芯聚能和芯粵能,瞄準新能源汽車和工業領域的碳化硅芯片市場?!墩泄蓵凤@示,肖國偉目前還擔任芯聚能及芯粵能兩家硅芯片開發商及制造商的董事長。
而這兩家公司背后,也不乏吉利控股的身影。
據“芯聚能”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顯示,芯聚能創立于2018年11月,主要專注于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產品研發和應用,集芯片、器件及模塊設計、研發、封裝制造、測試和銷售為一體,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主機驅動、工業自動化領域及光伏等領域。
據“企查查”顯示,芯聚能于2022年12月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2021年,吉利控股參與公司A輪融資,除此之外,芯聚能的投資方還包括北汽產投、鐘鼎資本、美的、大眾和招商資本等知名企業和機構。
芯粵能成立于2021年5月,專注于車規級碳化硅芯片的研發和制造,服務領域涵蓋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源、智能電網和光伏發電等前沿行業。
盡管成立時間不長,但芯粵能仍于2024年9月25日完成約十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深創投、廣州產投、科金控股集團、大眾聚鼎、博原資本、復樸投資和曦晨資本等知名機構。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控股總裁安聰慧現任芯粵能的副董事長。
如今,56歲的肖國偉一手抓技術,一手握資本,正帶領公司沖刺IPO。在智能車燈賽道上,晶科電子的突圍離不開吉利系的助力。隨著智能車燈成為行業風口,晶科電子能否繼續“閃耀”資本市場呢?
你認為智能車燈好用嗎?體驗感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