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AI十余年,百度站在應用爆發的曙光里
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吳瑞馨
鏖戰十余年,砸下1700億巨資研發,一直瞄準AI的長期主義者百度,終于走過漫長的黑夜,來到黎明前夜,迎來了應用爆發的曙光。
11月21日晚,百度發布最新的Q3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季度總營收336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65億元,歸屬百度核心的凈利潤75.4億元,同比增長17%,超出市場預期。在當晚業績會上,李彥宏還透露將于2025年初發布文心大模型的新版本。
新版大模型固然值得期待,但視線轉回到此次財報上,更值得關注的是三個關鍵的數字:
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達15億;百度文庫AI功能月活用戶(MAU)增長超300%;百度APP的的AI功能覆蓋近70%月活用戶。
這三個數字代表著,百度長期戰略已經成果初現。
1
鏖戰十余年、投入1700億,
百度的AI長期戰略
從曾經的互聯網巨頭,到如今的AI巨擘,十多年來,百度在人們口中的title已經悄然轉變。但這個過程實際上卻是漫長且孤獨的。
從2010年,百度正式布局人工智能,成立自然語言處理部(NLP),到2012年,李彥宏的一封內部郵件,鼓勵全百度產品經理了解AI技術的最新趨勢。再到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自此正式踏上了對AI的探索之路。
過去十余年來,百度一直瞄準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云等賽道,在AI研發上累計投入超1700億。
而在半年前提出全面轉向“以人工智能為優先”的戰略方向后,這次的Q3財報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再次強調,人工智能是百度的長期戰略,并對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半S著我們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的應用規模,我們將更有信心地探索其如何激發創新,為消費者、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創造價值?!?/p>
電話會上,李彥宏表示,百度堅持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戰略,提升AI能力是百度的長期戰略重點,亦是由人工智能驅動轉型的基石。他指出,這一戰略將使百度抓住長期的重大增長機會。
不過,AI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涉及的技術門類和應用方向都非常廣泛,因此,很多公司在決定涉獵AI時,通常都會有所取舍。對百度而言,其戰略取舍的第一性原理,是“應用驅動”。
“做工程不丟人,做工程很有可能是比科學更早發現機會、發現規律的?!痹谇安痪门e辦的百度世界大會2024期間,李彥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很多公司一直都夢想要做顛覆性的技術,要多少年之內做成什么什么樣子。我更多希望盡早接觸場景及接觸應用,看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把這些問題帶回來,我們綜合看一下,大家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優先解決的問題。
目前,百度正在形成以AI為長期戰略,以應用驅動為主要路徑的核心打法。
2
成果初步顯現
在百度剛發布的Q3財報電話會上,百度透露了幾個關鍵數據表明,十余年持久戰,百度的AI長期戰略,成果已經開始初步顯現。
首先是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的再度陡增。截至11月,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達到15億次。而在今年4月,這個數字還是2億,短短半年時間,就增長了7.5倍。時間再拉長一點來對比的話,去年Q4披露的數據為5000萬次,一年內增長了30倍。
大模型作為基座,其日均調用量的猛增,這說明大模型應用在百度內外出現爆發趨勢。25年初,新版文心大模型的發布,或將給應用生態帶來新一輪的刺激增長。
在此前的百度世界大會2024上,李彥宏表示,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的陡增,這代表著過去兩年中國大模型應用的爆發。他表示,半年前的時候,他還和高管們討論,如果我們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一年之內漲10倍,從2億漲到20億,就認為中國的大模型可以是說“成了”,說明大家是真的需要。但現實比他想象中還好,僅半年就漲到了15億,已經非常接近20億這個數字了。
憑借著AI大模型,百度的“老”應用也重煥新生。Q3財報顯示,今年9月,百度文庫AI功能的月活用戶(MAU)突破5000萬,同比增長超300%。隨著用戶付費意愿的不斷增強,第三季度,百度文庫的訂閱收入同比增長23%。
此外,在前不久的百度世界大會2024上,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聯合發布工具類智能體“自由畫布”亮相首日就有超20萬人排隊預約體驗。如此火爆的態勢,相信在正式上線后,文庫的MAU還將進一步增加。
隨著百度在AI基礎設施上技術優勢的持續提升,百度云的營收、經營利潤率雙雙增長,AI收入占比持續提升,構建起百度的第二條增長曲線。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營收達49億元,同比增長11%,Non-GAAP 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其中,AI 貢獻的收入占比增長超11%,而去年Q4首次披露該數據時,還僅為僅5%。
電話會披露,本季度百度智能云的增長主要由互聯網、教育、金融等行業對模型訓練和推理的高需求帶動。其中,來自腰部企業客戶的增量收入環比增長170%。據IDC在8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3》報告,百度智能云已經連續五年排名第一。
而在這些數據的背后,是百度對大模型的持續優化,讓大模型“更好用”、“更易用”,讓AI應用“更有用”。
最近一年來,大模型確實很火,但對一些AI之外的行業來說,大模型生成效果太差,到處都是幻覺,體驗感太差,即便他們對AI的需求非常強烈,但真正愿意買單的卻并不多。這是因為,大模型的本質是一個概率模型,在文本生成中,自動生成下一個最有可能的文本,這導致了AI常常出現“幻覺”,經常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但在過去24個月里,AI行業普遍通過檢索增強技術(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大模型會利用檢索到的信息來指導文本或答案的生成,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內容的質量和準確性,基本消除了大模型生成文字的幻覺,使大模型具備了實用價值。
而百度在前不久的世界大會上進一步發布了iRAG(image based RAG)——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顧名思義,這項技術能讓幻覺消除從文字生成,擴展到文生圖領域,從而在影視作品、漫畫作品、連續畫本、海報制作等領域落地。
3
構建智能體+搜索的全新生態,
打開基本盤的想象空間
AI也在對百度的基本盤——搜索,持續重構。不過與此前只披露AI生成的搜索結果占比不同,這次財報還透露了覆蓋率的數字。
李彥宏在電話會上透露,百度App AI功能已經覆蓋其月活用戶的近70%,與AI互動的用戶使用時長更高,每日總互動次數在數千萬。作為對比,谷歌的這一數據,目前的覆蓋率還不足50%。在百度搜索上,已有超過20%的搜索結果頁面涵蓋AI生成內容。
對百度來說,這也是一個更加面向未來的數據。
搜索作為百度的基本盤,是百度發家的原點,也是目前營收的主要來源。即便如今已經轉向AI驅動,但搜索對百度的重要性從未降低。而百度在應用方面的種種動作表明,百度正在構建一個以搜索為入口的全新生態,打開基本盤的想象空間。
對于百度來說,AI功能不僅僅是AI生成,更大比例是“智能體”。正如不久前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展示的,用戶在百度APP搜索如公司官網、詢問行業建議,都可能喚起智能體。百度也多次強調,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佳形態,將形成數百萬智能體生態,而百度搜索則是智能體的最佳入口。
目前,百度正在持續推進大模型對搜索的重構,并通過智能體等內容豐富搜索體驗,構建以智能體為基本單元的搜索生態。公開數據顯示,百度文心智能體平臺上已有15萬家企業和80萬開發者。涵蓋公司、工具、職場、角色、娛樂等各類場景。其中,以比亞迪官網智能體為例,上線后,其銷售線索轉化率提升119%。也因此,公司類智能體在百度世界2024亮相后,首日就有582家企業達成合作。
而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正如互聯網時代,搜索是第一入口,百度借此迎來了發展機遇。而在未來的AI時代,一旦智能體生態成型,百度搜索將重新成為“第一入口”,搶先占據時代機遇。
從這一點來看,這無疑是百度重要的“長期戰略”。Q3的多項數據表明,這一戰略,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