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桃大房子
特朗普又出來整活了。
昨天,特朗普表示,將對中國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另外,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征收25%關稅。
特朗普怎么突然反口了。之前可是一直主張要加征60%。怎么突然改口說加征10%了?是不打算下手了嗎?
并不是,真正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我之前文章里面有提到過,懂王不一定會把關稅加征到60%,因為怕推高通脹。
你一下子給中國的商品加征60%的關稅,那么美國國內物價必定會上漲,美國很多企業都需要中國供應的中間品,60%的關稅加下去,不然就是商品漲價,或者就是斷鏈。
這樣最終都會由消費者買單,特別是漂亮國底層人群。
到那時候通脹又起,降息的步伐將會放慢,甚至暫停,這并不是懂王想看到的局面。他想要降息,而且是大刀闊斧地降,這樣有利于經濟恢復。
之前,為什么那么信誓旦旦的要加征60%關稅,一來,競選的時候需要擺姿態,贏選票,不瘋狂不成王。
另一個點,你以為懂王就對我們不下重手了,你錯了,相反川普對中國貿易和商品的打壓會更加全方位無死角。
懂王昨天也表示,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的關稅。
這幾年,很多汽車企業及上下游公司,利用美墨的關稅優惠政策,把廠子搬到了墨西哥,中國的商品就繞道墨西哥進入美國。
最近3年,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已經不是中國了,而是變成了墨西哥和加拿大,中國從之前的第一已經變成了第三。
墨西哥在國際貿易地位正在提升,中國跟墨西哥貿易額以正在兩位數增長,成為了墨西哥第二大貿易伙伴。
現在對加拿大、墨西哥都提高了關稅,這做法很明顯了。
懂王也知道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則中國商品會不斷繞道各國進入美國。讓美國防不勝防,最終只能對所有的國家都加征高額關稅。
而關稅只是懂王用來把我們拉到談判桌的一個工具,這個他早就用過。
只要給你加關稅讓你怕,你就要承諾去給他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承諾買他們的大豆汽車等更多商品,給美國國內謀福利,提高工資。
這就是一場博弈,而只要美國對各國征收關稅,必然會引發各個國家的反彈,最近另一條消息各位注意到沒有?
最近,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表示,在有關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爭端中,有望達成取消關稅的協議。
也就是上臺不到一個月的加稅政策就要取消了。
在之前懂王上臺之后,我在小號也有說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懂王到處作妖的做法可能會拉近中歐的關系,這對外貿來說可能是一大利好。
這個趨勢發展的比我想象的還要快。
所以未來只要特朗普上臺后,真的對全世界征收關稅,搞亂全球貿易的正常秩序,也許對我們的貿易,不見得是壞事。
我們還有歐盟,還有東盟,還有日韓,還有非洲中東市場,只要我們能做好產品。
懂王不敢那么激進還有個原因,因為我們不兜底了。
這些年我們對出口企業相當寬松,很多出口企業可能產品賺不到什么錢,但是有出口退稅的補貼撐著,至少能度過寒冬。
不過,這個也有個弊端,弄得外貿公司不去思考別的破局之道,一心只知道卷價格。
最近,國內趕在懂王動手前,先給自己動手了,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取消鋁材、銅材以及化學改性的動、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產品出口退稅;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上述調整將在12月1日起實施。
出口退稅退的是什么稅?
商品在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這商品一出口,就給你直接退還給外貿公司,相當于國家變相給的一種補貼。
現在,像鋁材等直接一刀切,直接取消了,從過去的13%一步到位調整到0%,也就是之前113元的商品,本來國家給你退稅退個13%,本來產品的話成本可以降到100元,現在成本就是113元了。
大家別小看了這個出口退稅13%,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整個鋁加工行業的利潤率也就只有2.8%。可以說,很多企業是依賴出口退稅來維持利潤水平。
現在,出口退稅取消和調整的這些產品,一來是產能過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出口到老美的占比比較大的。
想象一下,我們在這邊退稅,老美在那邊加稅,無形中是不是拿我們的錢去給老美輸血。
結合這個出口退稅調整出臺前,商務部也回應了,加征60%關稅的政策,有句話就是將由進口國的消費者和最終用戶來承擔關稅的負擔。
同一天就取消出口退稅的政策。表明了態度,我們不輸血了。要讓他們自己的消費者去承擔加稅的后果。
雖然說從之前的60%的加征關稅到現在10%的關稅,對我們來說可能好像是利好。但是結合這兩天的出口退稅政策來看。
從長期來看,外貿企業的日子,真的是進入困難模式。
雖然現在懂王是說,就給我們加征10%,但是后面會不會又變卦,又或者會不會采取漸進式的加稅方式呢?
短期來看,出口企業應該還有一段窗口期,我看報道,在懂王加征關稅前,美國商家搶先從中國進口商品、搶單囤貨,搶出口的現象會讓我們今年的出口創新紀錄。
這么一看,原來覺得現在出口很可能會受到關稅的巨額沖擊,現在看,也許這么一攪和,我們的出口很可能沖擊沒那么大,甚至還會從其他地方找到更多增量。
出口有保障,我們的GDP增長率目標,就更有保障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