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hn9la"></ruby>
      <form id="hn9la"></form>
      <wbr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wbr>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form id="hn9la"><span id="hn9la"><track id="hn9la"></track></span></for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em id="hn9la"><source id="hn9la"><option id="hn9la"></option></source></e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sub id="hn9la"></sub><form id="hn9la"></form>

          首頁 - IPO
          快速評論

          又傳停薪!國內明星智駕公司站在懸崖邊,三次IPO都失敗

          來源:深藍財經 瀏覽: 2024-11-28 10:04:36
          氣溫驟降,有些企業似乎也走入了寒冬。

          來源 | 深藍財經

          作者 | 吳瑞馨

          氣溫驟降,有些企業似乎也走入了寒冬。

          在如今智駕重煥生機,紛紛上市,掀起了第二波上市潮的背景下,今年3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縱目科技,卻突然被曝出停薪消息,站在了懸崖邊上。

          1

          被曝停發工資,只發基本生活費

          縱目科技回應:有調整但沒停發

          近日,自動駕駛獨角獸縱目科技突然被曝出,停發工資的傳聞。

          據雷鋒網《新智駕》報道,11月25日,縱目科技開了全員會,老板宣布因業務未達預期,自本月起停發工資,僅發放基本生活費。

          該消息一經報道,就引起行業內外一片嘩然。因為在今年3月底,縱目科技才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沒想到如今還沒等到上市的消息,壞消息卻先來了。

          不過,據第一財經最新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縱目科技確實對員工薪資進行了調整,但停發工資一事并不屬實,從本月開始員工工資部分發放,五險一金正常繳納;另外,績效獎金和2023年年終獎是根據業績情況來定,受行業環境影響,去年業務目標未完成,所以獎金確實已經停發。

          此外,該知情人士還表示,縱目科技近期明確會有一筆融資進入,時間應該在年底前,在融資進來之前,資金會優先保證生產和戰略項目的交付,資金到賬后,員工工資發放屆時會恢復正常。

          不過資金尚未落地前,縱目科技的情況還是難言好轉。

          事實上,縱目科技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今年2月,就有知情人士爆料稱,縱目科技早在2023年8月就已遭遇融資斷裂,先是把應屆生工資砍20%,之后又把所有實習生都裁了。

          微信截圖_20241128100329.png

          縱目科技是智駕領域的明星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縱目科技是一家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招股書中提到,縱目科技提供全面自動駕駛功能的解決方案,也開發自動駕駛能源服務機器人。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在中國乘用車ADAS解決方案市場中,按2022年銷售收入計,縱目科技在總部位于中國內地的供應商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1.0%;在中國乘用車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4.9%;在中國乘用車APA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5.6%。

          2

          IPO三度折戟,三年虧15億

          縱目科技曾在一級市場獲得資金追捧,公司成立以來,便吸引了眾多資本的目光。2015年至2022年期間,公司完成了A輪至E輪融資,估值最高時一度超過90億元。

          資方云集,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就是小米。2021年3月,雷軍在小米春季發布會上官宣造車,兩個月后,小米投資的自駕領域的第一家公司,就是縱目科技。公開資料顯示,小米產業基金持股 4.73%,為縱目科技第五大股東,是最大的主機廠股東。

          但如今,小米汽車都造出來了,縱目科技卻走到了懸崖邊上。

          今年3月28日,小米SU7 首車上市的同一天,縱目科技也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但隨著半年有效期過去,招股書已于9月28日失效。這也宣告縱目科技第三次IPO失敗。

          據悉,2017年,縱目科技曾在新三板掛牌,但僅僅數月后就宣布摘牌。2022年11月,縱目科技二次沖擊IPO,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但2023年9月又撤回了IPO申請。

          造車燒錢,自動駕駛也同樣燒錢。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方向,其研發同樣需要巨大的資金。但再多的融資,如果沒有持續的輸血,又遲遲沒有實現造血,早晚都會有彈盡糧絕的那一天。

          而三次IPO未果,尋求不到融資輸血的縱目科技,似乎已經走到這一步了。

          據縱目科技此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縱目科技的營收分別為2.25億、4.69億元和4.98億元,業績增速出現明顯下滑。

          另一邊,同期的凈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從2021年的4.3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88億元,2023年又進一步擴大到5.64億元。僅這三年,縱目科技就虧損了15.86億元。

          微信截圖_20241128100354.png

          而導致虧損加劇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硬件采購成本高;眾所周知,智能駕駛屬于AI的一個應用方向,也因此,智駕的核心硬件就是智駕芯片。但高算力的芯片往往需要進口,價格通常都比較昂貴。而縱目科技在2021和2022年以相對較高的價格購入了大量半導體芯片,導致存貨減值撥備增加。

          高額的研發投入,也是導致虧損持續擴大的重要原因。2021年—2023年,縱目科技的研發支出分別為2.72億元、3.35億元、3.68億元,三年累計研發投入9.75億元,占營收總額的61.5%。

          業績增速急速下滑,虧損又在持續擴大,如此下來,地主家也沒余糧。

          去年9月,縱目科技在科創板IPO被終止后,其資金鏈已經遭遇一次斷裂。隨著今年9月港股招股書過期,意味著已是第三次IPO折戟的縱目科技,資金狀況愈發不明朗。

          3

          核心技術人員、高管相繼出走

          自動駕駛研發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但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研發能力上。

          但隨著三次IPO折戟,縱目科技也面臨更為嚴峻的問題: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

          據縱目科技此前在科創板遞交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27日時,縱目科技的核心技術人員共4名,分別為唐銳、王凡、吳子章、張笑東。其中,唐銳為縱目科技實控人,在縱目科技擔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據科創板招股書披露的核心技術人員貢獻情況,王凡、吳子章、張笑東貢獻的已授權和正在審查的發明專利數量合計分別為63項、45項、19項。

          可以說,這四人是公司的技術“頂梁柱”了。

          但據《新智駕》此前報道,2023 年下半年縱目科技 CTO 王凡離職,由蔣偉平接任相關工作,彼時縱目科技并未任命新的 CTO。今年年初,前禾多 3D 視覺首席架構師徐一梁已加入縱目科技,出任 CTO 一職。

          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5月7日和9日,吳子章已先后退出縱目科技兩個員工持股平臺。

          也就是說,沖擊科創板期間的四名核心技術人員,或已有兩名人員出走。

          除了核心技術人員之外,核心高管也相繼離開了縱目科技。

          據上述報道,接近縱目的人士曾透露,“除了王凡,縱目的另外兩個副總裁朱光偉、李旭陽也離職了,去年高管基本全走了,只剩下了唐銳?!?/p>

          4

          結語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徹底走出寒冬,重煥生機,多家自駕公司紛紛上市,而曾經的明星公司縱目科技,卻已然掉隊行業。

          即便能夠如期獲得融資輸血,但能否在如今競爭更加激烈的自動駕駛行業中脫穎而出,還很難說。

          深藍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新聞

          財經風向標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在线观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