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大調整!留給樓市的時間不多了!
來源|櫻桃大房子
撰文|櫻桃團隊
有兩件外部大事,勢必對2025年的中國經濟構成挑戰:
其一,川普的關稅政策。
其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這兩個政策,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吊在我們每一個人頭上,不說深度影響我們,但或多或少影響我們普通人的家庭財富。
今天我可能會發散下,借這篇文章寫寫這個話題。我現在感覺,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了,美元對全世界的影響可能比我之前的理解還要更大。因為全世界現在的的確確的金融格局是以美元為中心,美元第一,歐元第二,其他貨幣都要放在others里面,不入流,swift的排名很能說明問題。
為什么說美元會深度影響全球經濟?
除了金融層面,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實體層面,實體本身就要依托于金融,任何實體產業發展主要靠資本,人才和技術。沒有資本,一切都是完蛋的。而美元正是資本的載體,從本質上講,它起到了對全球資產重定價的“錨”的作用。比如英偉達值多少錢,跟美元是直接掛鉤的,美元的利率又是全世界實體的借貸成本,所以美聯儲打個噴嚏,全世界都要感冒,要引發蝴蝶效應。
一旦美聯儲降息加息,都會構成美國和全球實體的融資成本變高還是變低,這樣,融資成本就會決定實體產業的發展速度。
比如人工智能這幾年很牛掰,我也認為是未來最大的一個產業。半導體不是,半導體是別人有,我們沒有,我們要在國家主義下解決有無問題,有了更好,但對經濟沒太大影響,但沒有就要出事。
那OK,一切財富的源頭在于產業創新,一個大的像AI這樣的新產業勢必會帶來巨大的增量財富,這些增量財富必然會有更多人受益。
美國人過去為什么這么有錢?他們的財富在過去三年大幅增長,用一句話來解釋:構建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資產負債包。我們這幾年卻并沒有吃到這波紅利。
就拿當年移動互聯網來說,當年美國并沒有現在這樣卡我們,移動互聯網完成了C2C的復制(copytochina),中國出現了BAT等大批移動互聯網企業,復制美國,然后在基礎上甚至做了優化。
騰訊的碼農就影響了深圳南山的房價。阿里的IT民工影響了杭州未科的房價。....所以一切都有法,財富都不是無緣無故,都是有源頭。
這個源頭就是產業。
產業興,則房價起。產業衰,則房價落。中國為什么這3-5年,房價普跌了30%以上,歸根結底沒有很大的產業突破,從而創造出增量財富出來。
這個是底層邏輯。AI并沒有從美國復制到中國,就好像當年的工業革命,沒有從英國到中國來一樣。產業創新是一切的源頭,而美元是加速產業的一個催化劑。我有時候跟同事開玩笑,現在美國人放個P,在國內都變成了大新聞,去年9月份美聯儲降息的時候,全網都在聊,月薪三千也好,種地的農民也好,也都在聊。
他們聊美聯儲降息干嘛?他哪里清楚?他只知道美國人要卡我們脖子,要搞我們,我們形勢很危急,至于怎么危急,不清楚。
但是現在的事實的確如此,全球化以來,中國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頗大,我老家的五保戶都知道美國要給我們加關稅,美聯儲要降息了。為什么我們這么在意外部形勢,因為我們過去本質上走的路線,就是出口導向,外需牽引,而不是內需。這也是為什么2025年全面轉向內需的深層次原因。
我記得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人真的太樸實,太勤勞了,加入世貿之后,我們生產的東西又好又便宜,賣給日本人,賣給美國人,收了點美元,然后背后付出了多少勞動和汗水,無數的996,是全世界最賣命的一個群體。而美國人享受了我們物美價廉的商品,然后只需要幾乎零成本不斷印100美金一張的鈔票,印了再印,然后換我們的商品,放到沃爾瑪的貨架上,喂養了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
現在我們從2025年要擴內需了,我們轉頭一望,望著美國,發出了“嘖嘖”的羨慕聲,什么時候我們的內需市場有美國那么大.....可是,從今年開始,川普上臺,美元換中國商品,汗水換美元,連這種樸實的生意,美國人都不讓我們做了。從情感上講,的確有點太欺負人了。
發散啰嗦了一些,我們回過頭來講講關稅和降息這件事。最新兩天的消息看,特朗普最近的關稅政策很可能要調整,從最近曝出針對那些被視為對美國國家,或者重要的特定行業實施加稅,改成針對所有國家,但僅涵蓋關鍵進口商品。這說明特朗普還是會延續之前瘋狂的關稅大戰的想法,把局部貿易占仍然調整為全面貿易占。反正只要川普上臺后,我們就要做好準備,因為大概率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最高60%的關稅,對其他國家輸入美國的商品普遍加征10%的關稅。
這意味著什么?同時會產生什么結果,這非常重要!因為關稅政策會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兩個政策并非毫無關聯,而是深度捆綁。各位想想,如果這一瘋狂加關稅想法付諸實施,那么對全世界的商品貿易秩序是巨大的破壞,關稅是增加出口成本的。
我們現在國內還在玩拼多多,還在消費降級,這個趨勢下,商品質量不斷升級,反而在降成本內卷降低品質。我認為,降成本一定會降品質,這毋庸置疑。物美價廉可能有,但價廉之下一定沒有物美。過去是中國的便宜的人工和商品供應了美國的低成本消費,如果美國對中國加60%的巨額關稅,會有什么結果?那必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會變得更貴,更何況,特朗普是全球都要加稅,那越南柬埔寨的商品也會變得更貴,這樣到美國的商品就會更貴,美國國內很可能很快就會拉高通脹。
現在美國的通脹是多少?11月份的數據是2.7%,高不高?不高也不低,可以降息,似乎確實沒有那么迫切。那么問題來了,一旦美國國內出現通脹,一般超過3%就算有初步通脹,會產生什么結果?
現在美聯儲在降息周期,降息不但不會讓通脹減少,還會讓通脹加劇,這樣美國的通脹會更加嚴重,自然倒逼把美聯儲剛剛啟動的降息周期終結,并很可能美聯儲在2026年甚至就開啟加息周期。也就是說,如果關稅戰打的越瘋狂,那么這次降息周期就會結束的更快,所以最近聯儲議息會議才釋放不快速降息預期。
那這樣邏輯就清晰了,一旦漂亮國提前結束降息周期,這對我們國內的貨幣政策必然會形成牽制。
雖然說我們的貨幣政策會相對獨立,但或多或少還是會參考,從9月份的情況看,說明央媽還是會參考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因為9月份的事實說明,中國的貨幣政策的確是在美聯儲啟動降息之后,非?!扒珊稀钡拈_啟新一輪降息放水。并且在年底定調,在2025年要重啟時隔14年的大放水策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而如果2025年已經確定要大放水,我們就做個推演。如果美國真的提前結束降息周期,比如假設美聯儲2026年下半年就重啟加息,那么中國會不會提前結束放水周期呢?那么這樣,留給中國實時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會不會調整呢?那房價可以穩定的時間窗口會不會更短呢?國家在2025年明確房價要“止跌回穩”了,那么這樣留給中國拉房價,穩房價的時間就會縮短,而要拉升房價,2025年的政策預期很可能會比之前想像的還要更加猛烈。
這樣整個邏輯就串起來了,從外部視角看,美國的關稅政策必然影響美國國內通脹,美國國內通脹影響美國的降息周期長短,美國的放水周期又將影響中國穩樓市,大放水的預期和規模,一環扣一環。從外部視角看,這樣我們必須要在2025年穩定房價。因為2025年不穩定房價,到2026年就更加被動,這會讓中國穩樓市的政策預期更加強烈,甚至不惜會動用更多招數來穩定樓市。從外部看,更多的應該是博弈,中美長時間看一定是全球博弈的雙方。所謂博弈,就是我要看你即將出什么牌,再打什么牌。我之前在線下課分享的時候,分享了一頁PPT,我覺得挺好。
歐美人是象棋思維,重點是找到最快的途徑來俘獲國王,以雙方博弈,打倒對方為目的。而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圍棋思維,耐心地積累資產,以打破游戲的平衡,使局勢變得最終對我們有利。
所以,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更能耐得住性子,更加的克制。房地產最為典型,某大死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會救結果沒有,房地產都到ICU了,還沒有見到大招,一直延續到2024年,政策面才放大招。
這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圍棋思維,圍棋更強調長期戰略。我自己對2025年樓市的判斷,如果用三個字來描述的話,我猜測仍然是:筑底年。能夠筑底企穩就是勝利,2025年基本上是中國樓市的一個決勝之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