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爆雷背后,月子中心越來越危險
來源|金角財經
撰文|ChongLei,CFA
生娃不易,剛生完娃更難。
尤其是住進月子中心的花銷,更是令人咋舌。市場上,月子中心的費用動輒數萬元,部分高端服務甚至突破10萬元大關。
這是什么概念呢?參考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數據,即便在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薪資中位數水平也僅略高于一萬元。在日常生活開銷的擠壓下,每月能結余兩三千元已屬不易。如此一來,普通家庭需歷經一年的精打細算,才勉強能夠負擔起最基礎的月子中心服務費用。
然而,當很多家庭好不容易積攢夠這筆費用,滿心期待為“寶媽”提供優質的產后照料時,未曾料到,這或許才僅僅是“踩雷”的開端。
近日,全國連鎖的知名月子中心品牌“愛家”,掀起軒然大波。幾乎在一夜之間,“愛家”陷入“爆雷”危機。
據當事人爆料,廣州、上海、無錫等多地的“愛家”月子中心,及其旗下“瑞嬰麗”等子品牌的產后護理機構門店,當日突然宣布企業破產、機構閉店,已入住產婦被迫離開,已經交款的待產孕婦也無人對接退款事宜。
更為嚴峻的是,“愛家”事件并非孤立個案。
最近以來,在月子中心領域,乃至涵蓋“月嫂”服務的家政行業,“跑路”“爆雷”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即便是被視為行業標桿的“月子中心第一股”愛帝宮,其業績表現也舉步維艱,未能在市場的風浪中獨善其身。
整個與生育緊密相連的產業鏈,仿佛被一層陰霾所籠罩。在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影響下,敢生娃的人值得給予更多的保護。
剛提“百店計劃”
“愛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之所以引發了廣泛關注,是因為這家來頭不小的月子中心,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月子中心市場,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在母嬰服務領域曾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愛家”月子中心是江蘇愛之家母嬰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愛之家集團”)的品牌直營店。公開數據顯示,愛之家集團于2022年5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達1億元。其法定代表人王沛騰,同時也是該集團90%的受益所有人。
根據愛之家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2024年10月發布的一則信息,愛之家月子中心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廣東、甘肅、湖北這8個省份的22個城市設有門店。
另據相關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其門店總數超過50家,且同年12月的一則推文還提到,集團啟動了百城千店拓展計劃,目標是在2024年年底實現100家門店的拓展。
在母嬰服務市場中,眾多消費者往往會基于對品牌規模與口碑的信任,來選擇月子中心等相關服務機構。
然而,“愛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事件,卻讓不少滿懷期待的“寶媽”們遭受迎頭痛擊。
據財新報道,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姚蘭(化名),預產期在2025年2月。2024年12月,在對多家月子中心進行綜合對比后,她發現家附近的一家瑞嬰麗月子中心設施新穎、性價比頗高,且作為全國連鎖品牌,此前經營記錄良好。加之銷售人員多次暗示價格可能即將上調,最終姚蘭與該門店簽訂了服務協議,并預付了2.38萬元全款。她透露,熱門月子中心的心儀房型常常供不應求,所以預付款的情況較為常見。
據姚蘭介紹,以28天的標準入住時長為例,這家門店按房間的大小、朝向,分為1.98萬、2.18萬和2.38萬三檔套餐,此外還有套房,價格在3萬左右。套餐內不區分護理費、餐費和床位費,三檔收費除了房型不同,其他服務沒有差別。如果選擇入住42天的套餐,則會多出每天700多元的費用。銷售當時承諾,入住后沒有額外收費項目。
然而,在1月7日凌晨,姚蘭突然看到銷售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張聊天記錄截圖。在名為“愛之家運營部(負責人)”的微信群內,有人發布通知稱“公司因經營不善,已無力繼續維持運營,現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并表示自1月7日起將依法依規開展清算工作。該通知的落款為王沛騰和王金平。
這名銷售人員還表示,事發突然,員工是昨晚(1月6日)“供應商不送菜才知道情況,領導全部消失,目前的情況我們處理不了......員工和月嫂的工資也沒有發放,大家都是受害者”。
之后,姚蘭多次撥打這名銷售的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另一位上海瑞嬰麗門店入住孕婦的丈夫則告訴媒體,事發后第一時間,兩人就被趕了出來,“要是不回家就流落街頭了”。
此外,位于浙江杭州市的一家“愛家”月子中心門店員工也對媒體稱,事發前,浙江省的所有門店都出現了員工工資拖欠現象,現在不少人在走勞動仲裁程序。
他稱,所在門店“爆雷”后,“客戶都回去了”,警方已介入處理。他還介紹,“愛家”每個門店日常運營較為獨立,但“金額都是收到總公司的”。
由此可見,“愛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事件,不僅給眾多寶媽帶來了巨大困擾,讓她們在付出巨額費用后、原本的期待化為泡影,同時還讓眾多員工陷入困境。
這也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企業在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更應注重穩健經營與風險把控,不應該讓“寶媽”和“月嫂”承擔了擴張的代價。
但可惜的是,類似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出現,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類似的事依然有可能重現。
雷聲滾滾
近年來,無論是月子中心行業,還是與“生娃”緊密相關、提供月嫂服務的家政公司,都可謂雷聲滾滾。
比如,2019年,家政服務平臺“管家幫”出現經營異常;2022年2月,“好孕媽媽”被傳出資金鏈斷裂、管理層集體辭職;2022年7月,曾經在新三板掛牌的“輕松到家”正式宣布暫停運營,時至今日,仍未解決用戶的退款問題。
到了2023年9月,又有消費者爆料稱,知名月子中心仕馨月子會所旗下多家門店相繼關店,拖欠費用100多萬,“花了大幾萬準備坐月子,結果月子會所關門大吉,錢都要不回來”。
2024年10月28日晚,“51家庭管家”發布致客戶信稱,為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公司決定自10月29日起暫停服務。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消費者無法預約購買的套餐服務。
有消費者對媒體稱,他是平臺的老用戶,10月中旬,客服說公司做活動,套餐有優惠。經客服多次推薦,他加購了一個價格8000多元40多次服務的家政套餐。
但到了10月27日,他預約家政服務,“當天沒有工作人員上門,撥打客服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我覺得不對勁。原先購買的套餐還剩下14次服務未使用,加購的套餐還沒用就被告知平臺暫停服務了。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了”。
面對月子中心乃至家政行業接連不斷的“爆雷”事件,消費者在不幸踩雷后,究竟能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
有法律界專業人士分析指出,若企業在明知自身難以維持正常運營的情況下,仍持續對外招攬業務、收取預付款項,且在事發后逃避退款責任,這種行為有可能涉嫌誘導消費者支付預付款。一旦存在欺詐嫌疑,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有權依法主張合理賠償。而對于那些已簽訂債權確認函的消費者,倘若對方無法履行付款義務,他們則可以通過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該律師還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接受家政服務之前,務必與服務平臺或服務提供者簽訂正式且規范的服務合同。合同中應當清晰、詳細地羅列各項關鍵條款,涵蓋服務內容的具體細節、服務價格的構成及支付方式、服務期限的明確界定,以及退費政策的具體標準等。如此一來,在日后一旦發生糾紛時,消費者便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即便消費者采取了上述措施,實際上他們此前交付的款項,大概率也難以全額收回。
這一現象背后,實則引出了一個更具深度、值得整個社會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大眾普遍認知中,“生娃”與“養娃”成本高昂,而月子中心作為其中收費頗高的典型代表,為何在看似利潤豐厚的情況下,依舊難以維持運營、頻頻陷入經營困境?
都怪不生娃的人?
中國“月子中心”這一概念及運營模式,追根溯源,源自中國臺灣地區。大約在2000年前后,這一在當時頗為新興的服務模式被引入中國大陸地區。
其通常是指專門為生產后的母親提供專業產后恢復服務的專業場所,核心功能在于助力產婦通過科學方式調養身體、恢復身形。同時,月子中心配備專業人員與護士,為新生寶寶提供全方位照護,涵蓋育兒指導、科學喂養、早期教育啟蒙等多元服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月子中心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中,月子中心的市場滲透率約處于5%-8%區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月子中心滲透率高達60%以上。
市場滲透率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曾一度被業界解讀為中國月子中心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隨著90后、95后年輕媽媽群體逐步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這一趨勢愈發凸顯。
有長期深耕于該行業的專業人士分析指出,相較于過往,這一代年輕媽媽群體在健康觀念上有了質的飛躍,她們對自身健康管理高度重視,尤其關注體檢項目的全面性以及產后康復訓練的科學性。
“上述種種變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現代年輕媽媽們對于月子中心服務的全新需求與殷切期望。而這,無疑為月子中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創新方向與廣闊的發展機遇?!痹摌I內人士如此認為。
而依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內容,2023年中國月子中心市場規模已成功攀升至257億元,在5年時間里,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2.7%;到2030年,中國月子中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大關。
這些數據看起來,月子中心這門生意像極了即將爆發的風口。
然而,近年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爆雷”事件接連發生,甚至波及到如“愛家”這般已頗具規模、在市場上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這使得月子中心行業潛藏的諸多挑戰逐漸浮出水面,引發廣泛關注。
在眾多問題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月子中心高昂的收費標準與普羅大眾實際收入水平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這一差距猶如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逐漸橫亙在潛在消費者與月子中心服務之間。
目前一線城市的高端月子中心收費,大部分在5萬至80萬左右。被稱為“月子中心的愛馬仕”的圣貝拉,套餐最低檔價格為18.88萬,最高檔的女王套餐,100天服務價格高達84.8萬。其他高端品牌如巍閣、茉莉智能,價格都在13.88萬至40萬元之間。對于普通人來說,可以說是天價消費。
而哪怕不是這種高端月子中心,只要簡單地在大眾點評查一下,就會發現價格同樣不低,以廣州為例,基本上甚少有3萬元以下的。
鏡子的另一面,與月子中心動輒令人咋舌的高昂費用相比,當前普通民眾的薪資水平則顯得相形見絀。援引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數據,即便是在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其薪酬中位數也僅略高于1萬元。在日常開銷的考量下,月薪1萬元的人群,每月能夠結余兩三千元已屬不易。通過這些數據的直觀對比不難發現,普通民眾或許需歷經一整年的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所積攢下來的積蓄,才勉強能夠負擔起一家最基礎配置的月子中心費用。
工資水平與月子中心高昂費用間的顯著差距,已然對市場供求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相較于微觀層面的經濟因素,宏觀層面的變動,尤其是出生人口數量的持續下滑,給月子中心行業帶來的沖擊則更為猛烈。
Wind數據顯示,2022-2023年,中國出生人口均在1000萬以下,分別為956萬人和902萬人。要知道,在2016年,這個數據是1786萬。作為“月子中心第一股”的愛帝宮,其業績表現猶如一面鏡子,精準映射出整個行業在當前大環境下的艱難處境。
財報數據顯示,繼2023年營收下滑接近20%后,2024年上半年,愛帝宮營收繼續下滑了10.83%;此外,2020-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愛帝宮的凈利潤就只有在2021年沒有虧損,僅實現了0.04億元的微利,其余年份均在虧損,4年半時間下來,愛帝宮凈利潤累計虧損了6.62億元。
連“月子中心第一股”的業績都如此糟糕,像“愛家”這類以及規模更為有限的月子中心,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不言而喻。
沒有想到,最終可能是不生娃的人,讓生娃的人踩雷了。
參考資料:財新《全國連鎖“愛家”月子中心閃退入住產婦無人管》
新快報《卡還在店沒了!51家庭管家因經營困難暫停服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