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但斌痛斥“美帝紙老虎”,段永平體驗空倉快感
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王鑫
沒想到,三個月時間不到,美股就從“特朗普交易”變成了“特朗普恐慌”。
3月10日,美股再次“血流成河”——納斯達克指數單日暴跌4%,英偉達跌超5%,特斯拉狂瀉15.43%,市值蒸發近1萬億人民幣,VIX恐慌指數飆升至創7個月高位。
事實上,美股已連跌三周。路透社最新報道稱,隨著特朗普繼續推進關稅政策,美國股市市值損失4萬億美元。
這場拋售潮的導火索,正是特朗普上任后推出的“美國優先2.0”政策組合拳,民粹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有增無減。
市場突然意識到,這位商人總統的“讓美國再次偉大”計劃,或許要以犧牲美股短期穩定為代價。
1
重倉美股,但斌年內核心產品虧了14%
重倉美股的投資者,2025年以來顯得格外苦澀,私募大佬但斌就是其中一位。
私募排排網顯示,截至3月7日,但斌管理的“東方港灣馬拉松17號”年內下跌14.06%,創2023年以來最快最大回撤記錄。
不僅如此,讓但斌引以為傲的“東方港灣海雅國際二號”、“東方港灣健康一號”也分別跌超13%和12%。去年,正是憑借兩只產品年度收益超70%,讓但斌蟬聯百億私募年度收益冠軍。
不難發現,這些產品跟美股走勢高度一致,但斌此前多次表示自己重倉英偉達,擁抱“人工智能”。根據報道,但斌管理的多只產品還重倉了美股ETF。
今年2月,但斌旗下東方港灣海外基金ORIENTAL HARBOR INVESTMENT FUND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倉數據。
2024年四季度末,該基金持倉總市值為9.95億美元,較三季度的9.69億美元小幅增加。四季度其大筆減持英偉達,同時加倉特斯拉。
截至2024年底,東方港灣海外基金共持有14只標的,前五大重倉標的分別為:英偉達、FNGU(3倍做多FANG+指數ETN)、Meta、微軟、蘋果,一水的美國公司。
就在2024年,這些美股大牛股還是全球投資者追捧的“小甜甜”,如今紛紛跌成了“牛夫人”,但斌也只能跟著“坐過山車”了。
對于旗下基金的糟糕表現,今日上午,但斌在朋友圈進行了一翻反思,他首先坦誠最近基金凈值回撤比較大,主要是對世界體系結構性的矛盾和變化不易理清。
隨后,但斌開始痛斥:小時候,毛主席教導我們“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特朗普第二次上臺,短短的幾個月,真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美帝確實是“紙老虎”,還“自私自利、唯利是圖”,沒有了普世價值、公理和正義......
他最后提到,“百年未有大變局”可能才剛剛開始。
不過,但斌在作出這番說辭之際,有沒有實質性降低美股倉位不得而知,或許考驗眼光的時候,也才剛剛開始。
因為就在去年10月,A股迎來史詩級暴漲,但斌與任澤平發生激烈交鋒,他當時對A股的暴漲嗤之以鼻,直言"這樣暴漲,必有暴跌,這次如果再被套住...解套將遙遙無期"。任澤平回懟他,”不僅踏空,在關鍵時候唱空中國經濟和公共政策,專業上無能,道德上無恥"。隨后兩人社交媒體賬號被禁言。
如今,但斌確實需要重新審視下持倉邏輯了。
2
段永平空倉美股、景林資產全面轉向中國資產
與但斌的被動堅守形成鮮明對比,另一頭部私募景林資產正在上演“史詩級調倉”。
在近日一場內部溝通會上,景林資產管理合伙人、基金經理高云程透露,“全面轉向投資中國公司,目前的投資組合中,純美國公司的資產已被全部剔除。”
一位接近景林資產的人士表示,從去年七八月中國資產尚處低迷期開始,景林資產就對其全球資產配置做出了重大戰略調整,將投資倉位逐步調回中國資產,目前這一調倉已經基本完成。
根據景林資產海外子公司此前向SEC提交的持倉報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景林資產美股持倉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臉書母公司Meta、拼多多、網易、滿幫集團、臺積電、蘋果、DOORDASH INC、中通快遞、奇富科技和富途控股,中概股占主導。
景林資產判斷,中國資產尤其是核心資產估值被壓低的時代已經結束,嶄新的發展周期或正展開。此外,景林資產還于1月宣布自購1億元,顯示出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
無獨有偶,就在今日,價投大師段永平最新發聲,”哈,終于來了!很少享受到空倉的快感,投資以來第一次”,暗示他可能已經清倉了美股。段永平日前認為,美股如此貴,還有人這么在折騰。
這之前,段永平也重倉了美股,但是持倉相對更平衡,比如前幾年多次下手抄底中國資產,其中騰訊一役成為經典,拼多多、阿里巴巴都買成了美股重倉股。
頗具戲劇性的是,2023年11月高調撤離A股的貝萊德,近期也悄然重啟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這種轉變與半夏投資李蓓的“東升西降”預言形成共振。李蓓去年指出,“中國有比大家想象的樂觀得多的前景,不僅有望實現資產價格重估,還可能實現大國地位的上臺階”,并多次對中國悲觀論進行了抨擊。
3
東升西降,短期震蕩還是長期敘事?
當下,“東升西降”已經成為投資界無法回避的熱詞。國投證券認為,這種宏觀敘事裹挾著強大的情緒正在自我強化。
一方面,自春節DeepSeek橫空出世與國內機器人出圈后,在科技G2博弈中,中國人對于國內科技自信力大幅提升,伴隨著1-2月PMI、BC數據回暖,地產銷量數據好于預期,由科技突破進一步引發“中國資產重估論”使得市場風險偏好和交易情緒持續處于高位。
而另一邊,特朗普政府“時而征收、時而取消”反復無常的貿易政策反倒加劇市場擔憂,市場定價邏輯從“加關稅利好美元推升通脹、推遲關稅利空美元利好美股”,轉向定價政策表態反復導致與盟友關系陷入緊張,風險偏好下降,疊加來自中國科技突破的沖擊誘發美國經濟被“瞎折騰”后步入衰退的擔憂。
這就好比是,當特朗普基于“商人邏輯”沉迷于關稅算術題時,中國正在解一道科技躍遷的微分方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西降”的觀感短期內有所放大,長期來看,英偉達、蘋果等科技巨頭仍具吸引力。對于英偉達,段永平表示,“跌的越多興趣越大”。Trivariate Research 的亞當 · 帕克也認為,英偉達的銷售前景更加確定,下跌后其估值也變得 " 更具吸引力 "。
當下,“東升西降”更多體現為情緒面的劇烈擺動,拉長周期,真正的勝負手在于誰能掌控下一代技術標準:是美國的算力霸權,還是中國的科技革命?是西方的封閉式創新,還是東方的開源生態?
或許對于投資者而言,未來十年的贏家,不是在舊地圖上找路的人,而是重新繪制坐標系的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