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hn9la"></ruby>
      <form id="hn9la"></form>
      <wbr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wbr>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form id="hn9la"><span id="hn9la"><track id="hn9la"></track></span></for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em id="hn9la"><source id="hn9la"><option id="hn9la"></option></source></e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sub id="hn9la"></sub><form id="hn9la"></form>

          首頁 - 汽車
          快速評論

          一邊港股IPO,一邊被指拖欠車馬費,億緯鋰能到底缺錢不

          來源:深藍汽車 瀏覽: 2025-07-21 15:48:51

          來源:深藍汽車

          最近,億緯鋰能的港股IPO動靜不小。公司剛剛披露了招股書,準備籌錢干大事,建海外工廠、補運營資金,以及布局馬來西亞、匈牙利等項目……

          1.jpg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

          但與此同時,一則小道消息在圈內傳開:5月舉辦的那場商用車電池發布會,有媒體人至今沒收到車馬費。

          雖然金額不大,但這事擱誰身上都尷尬。沖著上市去的公司,會差這點錢?

          不少人不禁開始懷疑:億緯鋰能的財務狀況,是不是沒表面看起來那么“光鮮”?

          2.png

          過去幾年,億緯鋰能靠動力電池業務一路高歌猛進,搭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快車。但到了2024年,公司業績開始“踩剎車”。

          全年營收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0.35%,全年歸母凈利潤為40.76億元,僅同比增長0.63%。其中最重要的動力電池業務,收入為191.67億元,同比大跌近20%。

          再看出貨量——動力電池全年出貨30.29GWh,同比增7.87%。表面上看有增長,但對比新能源汽車2024年超過35%的銷量增速,這個數字就有些拖后腿了。

          消費電池是少數幾個“亮點”之一。2024年消費電池毛利率達到了27.58%,比去年提升了3.85個百分點,但問題是,它營收占比只有21%左右,貢獻有限。而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這兩大主力業務,毛利率卻雙雙下滑,分別為14.21%和14.72%。

          而這,還發生在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低位的背景下!

          毛利率都沒抬起來,說明億緯鋰能在成本控制和議價能力上,并不占優勢。

          從企業發展歷程與趨勢看,億緯鋰能無疑是近些年鋰電池領域投資最為兇猛的企業之一,但擴張得快,也意味著花錢多。

          深藍汽車發現,億緯鋰能的長期借款,從2020年的11億,一路漲到了2024年的175.7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71天延長到了95天,比寧德時代的60天要慢不少。

          這意味著什么?

          簡單說,就是賣出的產品,遲遲收不到錢。錢被客戶“占用”,不但加大了壞賬風險,也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和再投入能力。

          好在2025年一季度,億緯鋰能迎來一波業績“小陽春”。

          營收達128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儲能電池出貨量12.67GWh,同比大增80%,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增速比動力電池快了一倍多。

          公司靠著儲能板塊,算是扳回一城,但挑戰也不少。

          有分析認為,目前億緯鋰能在技術上仍偏“保守”——動力電池沒能在材料體系或電芯架構上形成突破性創新,導致在行業價格內卷的情況下難以獨善其身。儲能業務雖然有大圓柱電池等新產品,但想要真正搶下高端市場,還要看后勁。

          行業競爭也在加速升級。寧德時代、比亞迪在鈉電池、固態電池上已經展開儲能領域的技術突圍。

          據一位不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儲能電池來看,部分動力電池回收之后,可以繼續用作儲能電池,這對原來動力電池份額較大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是很大的優勢,億緯鋰能等其他動力電池份額較小的企業,儲能電池的優勢份額也可能被競爭對手搶過來。

          如果億緯鋰能不能抓住“窗口期”打開海外市場,優勢恐怕難以維持啊~

          眼下,A股IPO節奏收緊,融資越來越難。在這種背景下,億緯鋰能選擇轉身赴港,一方面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港交所的國際化平臺打開全球市場。

          但資本市場看重的,不只是故事和規劃,更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狀況。一邊喊著全球擴張,一邊卻連幾百塊車馬費都被媒體追著要,難免會讓人打個問號。

          港股IPO是門好生意,但想講好這個故事,億緯鋰能需要的不只是“規模優先”,更要做好成本控制和口碑維護。

          深藍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新聞

          熱門資訊
          財經風向標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在线观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