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hn9la"></ruby>
      <form id="hn9la"></form>
      <wbr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wbr>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form id="hn9la"><span id="hn9la"><track id="hn9la"></track></span></for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1. <em id="hn9la"><source id="hn9la"><option id="hn9la"></option></source></em>

          <form id="hn9la"><legend id="hn9la"></legend></form>
          <sub id="hn9la"></sub><form id="hn9la"></form>

          首頁 - 汽車
          快速評論

          從“躺賺”到“內卷”,中國車商在俄這5年

          作者:武子曄 來源:第一財經 瀏覽: 2025-08-11 15:44:29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第一財經 武子曄清晨,綏芬河陸運口岸已經繁忙起來。一臺臺貼著中俄雙語物流標簽的二手車正被吊裝上跨境貨車,這些車型的車齡普遍為3年~5年,將在三天后出現在莫斯科的二手車市場。這一繁榮景象是2025年以來綏芬河口岸的常態,俄羅斯的二手車市場正在成為中國車商的新戰場。這與三年前的場景形成鮮明對...

          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第一財經 武子曄

          清晨,綏芬河陸運口岸已經繁忙起來。一臺臺貼著中俄雙語物流標簽的二手車正被吊裝上跨境貨車,這些車型的車齡普遍為3年~5年,將在三天后出現在莫斯科的二手車市場。

          這一繁榮景象是2025年以來綏芬河口岸的常態,俄羅斯的二手車市場正在成為中國車商的新戰場。這與三年前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彼時霍爾果斯等口岸堆放著比亞迪、吉利、理想等新車,這些產品以平行出口的方式涌入俄羅斯市場,車商們靠一輛車賺數萬元的日子猶在眼前。

          易威新能源CEO王翔雨從2021年開始在俄羅斯、中亞、中東等地區做汽車出口的生意,見證了中國汽車出口俄羅斯從“躺賺”到“內卷”的全過程?!?strong>市場已經相對飽和了,需求還在。新車市場太卷了,毛利低。但俄羅斯二手車市場在增長,這是一個不錯的機遇。”王翔雨說。

          中國車商正在這場震蕩中經歷著“新車遇冷、二手車逆襲”的分化態勢。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俄羅斯汽車累計銷量達60萬輛,同比下降了29%,中國汽車品牌在當地市場份額約55%。在易車網統計的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前十國家版榜單中,中國汽車出口到俄羅斯達17.1萬輛,同比降幅59.2%,是榜單中跌幅最大的市場。不過,俄羅斯進口二手車市場正在增長,來自中國的車源市場份額正在增長。

          如今,在國內面臨生存危機的二手車商也開始做起了出口生意,俄羅斯二手車市場成為挖掘重金的新賽道。從俄烏沖突初期的“黃金暴利期”,到政策收緊后的“內卷淘汰賽”,再到如今二手車賽道的“精細化深耕”。這場歷時五年的市場重構,不僅改寫了中國車商的生存法則,揭示了全球貿易格局變動中,中國汽車出口俄羅斯市場的深層邏輯。

          從“一位難求”到“人去樓空”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市場黃金窗口,至今仍是車商圈子中的神話。俄烏沖突引發的供應鏈斷裂讓俄羅斯新車庫存銳減至歷史低位,歐美車企集體退出留下的市場空白,被中國汽車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填補。

          俄烏沖突前,歐洲車企主導俄羅斯市場。相關數據顯示,當時德系、法系品牌合計占約30%份額,本土車企僅25%。韓系20%表現優于日系的17%,美系則不足10%。乘聯分會數據顯示,自2021年初開始逐步嶄露頭角以來,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從最初的5%左右迅速攀升至2023年的超過50%,并在2024年6月至9月期間突破了60%的大關。中國汽車品牌在短短兩三年間完成了對俄羅斯市場的深度滲透。

          “最瘋狂的時候,一臺理想L9從天津港發出去,到莫斯科清關后轉手就能賺15萬元。”王翔雨對記者表示,彼時的莫斯科街頭,中國新能源車已成為一道新風景。

          2021年底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突然火了起來。當時受疫情因素影響,俄羅斯、歐洲等海外市場的主機廠供應鏈陷入此起彼伏地斷裂,大量汽車工廠出現產能空置,這被看作為貿易商出口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契機。

          “理想、極氪剛進入時,客戶看完很震撼,就像從按鍵手機突然看到iPhone,因功能新穎引發搶購?!抱ぇ揣?МОТО CEO高岳稱,俄羅斯消費者對中國車的態度經歷了三個階段:好奇到質疑,再到接受。初期,中國品牌的車型因其智能座艙和科技感引發轟動;隨后,因售后缺失、配件難尋導致口碑下滑;如今,隨著官方授權維修點增多、本地技師掌握電控系統維修技術,用戶信心逐步恢復。

          伴隨著中國汽車產品質量和口碑提升,尤其是新能源車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出口至俄羅斯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100萬輛汽車,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48萬輛,占總出口量的48%。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28萬輛,自主品牌銷量更是達到了107萬輛,占比提升至84%。

          從去年開始,俄羅斯市場就非常卷了。大量車商涌入后,市場相對飽和下價格競爭的現象出現了,新車毛利非常低。車型同質化、比拼價格的現象非常普遍。一些車商在口岸壓了不少車,后來因為供給太多最終只能虧著賣?!蓖跸栌陮τ浾弑硎?。

          俄羅斯車市的黃金窗口期已經成為過去式,高岳在8月7日的一場直播中舉例稱,不少中國車商在俄羅斯市場火熱時在當地開設了獨立展廳,早期在阿拉木圖開展廳“賣一臺伊蘭特能賺3萬~4萬元,但隨著中國車商蜂擁而至,第二批車到港時,利潤直接從3萬跌到了1萬。

          “一個200平米展廳月租為8萬元,加六七個員工的食宿,亂七八糟費用全算上,賣車賺的錢根本不夠覆蓋成本,隨著內卷加劇,很多店干不下去了,設備八九成新就轉手?!备咴勒f。

          曾經在莫斯科的華人汽車城中,有不少中國企業在這里賣車。但如今,90%以上的中國車商已撤離,展廳被BBA和日系品牌占據。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成本、低管控、利潤薄市場租金高昂,銷售依賴第三方,資金回籠慢,一旦政策變動,庫存立刻變成“死資產”。更致命的是,這種模式幾乎不建立品牌信任,客戶只認價格,極易被卷入價格戰泥潭。

          “在一個六層的國際汽車城里(以賣新車為主),原來一層是幾家國內很有實力的汽車集團做的大展位,現在已經空了,5層基本上是中國車商在這里租的展位,在火的時候一位難求,現在很多車商都撤了,換成當地的車商在這里賣車,以日系車和德系車為主,周末也不再熙熙攘攘?!备咴辣硎荆F在沒那么火了,風控也很難去把握。

          高岳說,俄羅斯汽車高額報廢稅政策和新車產品沒有利潤是主要的原因。

          政策剎車,市場降溫

          俄羅斯對中國汽車出口的政策收緊,導致中國汽車出口銷量下降。相關數據顯示,俄羅斯汽車銷量今年上半年大幅下滑29%,中國汽車出口則跌去了六成。

          王翔雨認為,俄羅斯市場需求本身有限,疊加關稅上漲、貸款利率暴漲(年化約30%),導致消費者購車欲望下降,整體消費低迷,并非中國車本身不受歡迎。

          2024年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該年4月1日起,從中國經由中亞國家中轉,再運往俄羅斯的車輛需要補齊各類稅費,包括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等。該年10月1日起,進口至俄羅斯的車輛報廢稅上漲70%至85%,每年上漲10%至20%,直到2030年。報廢稅,是在車輛報廢時進行環保處置的費用,是一項強制性稅款,其與增值稅和關稅一樣,是影響進口汽車成本的重要因素。

          “當地汽車經銷協會排斥平行進口,因平行進口擾亂了授權4S店的價格體系,而更保護中國在當地建廠的企業,認為其更具持續性?!蓖跸栌陮τ浾弑硎尽?/span>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從2024年6月份關閉中亞灰色通過渠道,到2024年10月份提高進口汽車報廢稅的稅費,俄羅斯對中國車的態度逐步改變,俄羅斯也希望本土工業發展,因此利用稅收等手段結構性引導,中國車企必須建廠投產,否則不好過。

          近日亦有消息稱,俄羅斯標準局協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委員會對于未來OTTC(俄羅斯車輛認證)的申報開展相關會議,并針對OTTC申報提出新要求,法規實驗室需要注冊國家進行法規實驗,不得在非注冊國家地點進行實驗。這意味著單車認證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會增加,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汽車出口到俄羅斯的銷量。

          不少車商認為,俄羅斯政策變動之快遠超預期,往往月初推政策,月底就執行,不給喘息機會。高岳談道,車商早年通過吉爾吉斯轉口避稅,一輛5萬美元的車報1.5萬美元,只交幾千塊的稅,但政策補漏洞后,這條路直接被堵死;而近期OTC認證從“中亞聯合體通用”改為“必須在俄羅斯本地做實驗”的政策,提高了出口門檻和花費。

          今年上半年,俄羅斯乘用車市場銷量排名前三的品牌為拉達、哈弗和奇瑞,銷量分別為15.6萬輛,6.4萬輛和5.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6%、22%和23%。

          崔東樹表示,中國車企在俄羅斯表現很強,但近期已經因為稅收等因素受阻,未來的風險意識需要強化。俄羅斯的宏觀經濟波動直接影響到汽車市場的需求,也帶來盧布匯率的波動風險;俄羅斯的制造業產業政策則多有貿易保護主義痕跡。在當前俄羅斯汽車產業競爭力不足和供給結構性短缺的背景下,需要提早研判形勢變化,提早預防未來可能有的政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雖然中國汽車僅出口了18萬輛,但在當地銷售統計中卻高達34萬輛。這意味著中國車企本地化成效顯著,例如2019年6月長城汽車的俄羅斯圖拉工廠就已正式投產,而江淮汽車也宣布將在俄羅斯設立合資工廠。

          二手車悄然爆發

          新車市場遇冷,二手車出口卻在俄羅斯悄然爆發。

          俄羅斯分析機構“Autostat”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共進口了18.16萬輛二手乘用車,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在這些進口二手車中,近一半(49.5%)來自日本,韓國以22.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中國和格魯吉亞分別以12.4%和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和第四,白俄羅斯以3.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其他各國的市場份額均不足2%。

          二手車已占俄羅斯進口汽車總量的55%,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30%。與此同時,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的新車進口量下降了63%,其市場份額從70%降至45%。

          “俄羅斯消費者在新車購買力下降時,轉向價格更低的中國二手車,且當地富人對理想、極氪、嵐圖等中國車型的使用,帶動了普通消費者的嘗試意愿。另一方面,俄羅斯對3~5年車齡的車輛征收的報廢稅遠低于新車,成為消費者選擇這類二手車的重要原因。”王翔雨對記者表示, 3~5年車齡的二手車報廢稅僅為新車的1/5。

          2025年起,中國二手車出口迎來熱潮,價格優勢是破局的關鍵。國內新車價格競爭傳導至二手車市場,二手車價格優勢明顯,而國際貿易通路日益順暢,也為中國二手車出口提供了基礎。

          王翔雨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二手車出口至俄羅斯的體量大幅增長,目前從綏芬河出口的二手車每月約3000輛,且呈逐漸遞增趨勢。“一輛普通二手車利潤約1000~1500美元,稀缺車型(如四驅頂配、3萬~5萬公里的精品車)利潤可達2萬~3萬元人民幣。”王翔雨說。

          俄羅斯車市在今年發生著劇烈波動,車源的供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王翔雨所在的公司已將業務結構調整為“70%二手車+30%新車”。也是從去年開始,他的公司開始為二手車出口車商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中國二手車出口業務自2019年7月正式提速,在全國多個地區通過試點形式開展,一些企業在拿到資質后開始出口二手車。但對于這些車商而言,二手車出口業務也并非一帆風順。

          西安優車聚誠二手車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力此前就告訴記者,考慮到中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品牌豐富、新車價格較低等因素,以及日韓在二手車出口業務上的成功,他原本以為二手車出海是一塊巨大的金礦,但真正從事之后,才發現這條道路上有無數的漩渦暗礁?!昂腿枕n國等國相比,中國二手車出口欠缺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包括法規、認證系統、金融等方面體系性的缺乏。”他表示。

          高岳稱,俄羅斯市場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深耕+務實,短期投機必然會被淘汰,需要理解當地政策的邏輯,同時解決售后等本地化問題,同時拒絕灰色操作,通過與本地伙伴合作控制風險。

          深藍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新聞

          熱門資訊
          財經風向標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在线观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