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做假生意?機構們真的氣壞了
來源:尺度商業
撰文:李德林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廢話,人唯一能帶走的就是遺憾。因為美好你都享受過了,遺憾會讓你終身難忘?,F在很多人對隋田力恨得牙根兒癢癢,可是沒有人能拿他怎么樣,因為誰都不知道他在哪里。這個人在A股不能算是大名鼎鼎,可以說是過街老鼠。14家A股、1家B股上市公司卷入他的“專網通信”騙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家從A股滾蛋了。有上市公司高管跳樓,有人被抓。
現在,有一家從未出現在專網通信案中的上市公司格爾軟件出現在公眾視線之中,因為跟科創板第一家退市公司澤達易盛做假生意,被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東興證券、康達律師事務所三家中介機構給告上法庭了,當然,三家中介機構的狀告名單上,被告有37家,還有2名自然人,他們要向39名被告索賠3.7億元。格爾軟件只是39名被告中的一家。
專網通信案已經發生很多年了,不少上市公司在隋田力的天馬行空之下,進行虛假交易,不少家底差的上市公司甚至賭上全部身家去進行業績造假,比如華訊方舟、新海宜、澤達易盛就退市了。其中,澤達易盛作為科創板第一家退市公司,除了卷入專網通信案,這公司業績造假,欺詐上市,投資者虧慘了,一怒之下把幫助澤達易盛上市的中介機構給告了。
澤達易盛的造假案是證監會認定的,最多的時候他們的利潤造假占比率在100%以上。所以,給澤達易盛上市提供服務的東興證券、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康達律師事務所向投資者賠償4.93億,當然,還不算證監會對他們的罰款。中介機構一看,這窩囊氣太憋屈了,不行,既然澤達易盛已經退市涼得邦邦硬,那么找個還“活著”的。
格爾軟件就成了三家中介機構找到還“活著”的被告人之一。
格爾軟件是不是很冤呢?不冤枉。狀告他們家的三家機構都是非常專業的證券中介機構,他們的理由就是格爾軟件跟澤達易盛做假生意。說的太過含蓄了,就是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交易,俗話說造假唄。從交易所處罰看,從2018年到2021年,格爾軟件的營收和利潤都存在虛增問題,其中2018年、2020年,格爾軟件及其子公司跟澤達易盛等多家公司有假生意。
格爾軟件跟澤達易盛到底做了多少假生意呢?具體公司沒有披露,但是從交易所的處罰看,格爾軟件在跟澤達易盛做假生意的兩年間,2018年虛增營收1119.81萬元,利潤274.78萬元;2020年虛增營收216.98萬元,虛增利潤77.38萬元。格爾軟件說我們都是小問題,虛增部分占當期披露金額不到4%,公司在自查的過程中,認定所涉交易不具有商業實質。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他們在披露的時候說與澤達易盛等多家公司開展無商業實質的采購、銷售業務,導致公司披露的報告中的財務數據不準確?!安粶蚀_”三個字就有點春秋筆法了。沒有商業實質,就是沒有真實的業務,俗話說就是假生意,或者配合造假,或者主動造假,如果說一次交易是識人不明,你連續多年,尤其跟澤達易盛,中間還隔了一年再做的。
證監會三令五申,監管零容忍,造假就是造假。建議不允許造假者通過春秋筆法的文字游戲掩蓋造假的事實。尤其是像格爾軟件這種,時隔一年后再次發生所謂的無商業實質交易,豈能說是不準確,沒有主觀故意?現在好了,投行、審計機構、律師事務所,他們覺得被澤達易盛坑了,現在要把格爾軟件列為被告,理由就是你們配合人家進行業績造假啊。
上市公司業績造假,欺詐發行,最受傷害的是投資者,他們只能通過公眾信息來判斷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如果公司的業績是假的,管理層和實控人賠償天經地義,那些擁有專業執牌的投行、審計機構、律所,他們不能發現問題,甚至成為造假者的幫兇,拿了巨額的中介費用,賠錢也是應該的。如果你們覺得他們造假配合的天衣無縫,事發后,你們就去追訴像格爾軟件這樣的假生意伙伴。面對中介機構的官司,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那都是閻王殿打架,鬼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