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寒武紀正在不斷創造記錄。
8月14日,寒武紀再創歷史新高,盤中股價最高逼近1000元,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元。至此,該股在最近四個交易日錄得37%漲幅,自7月11日階段性低點以來已累計上漲超81%。
縱觀年內,寒武紀表現可謂反差極大。就在此前5月至7月初,公司股價跌跌不休,一度還引發了外界對于其稀缺性的猜測;而就在8月12日晚間,公司還辟謠了網傳大量載板訂單這一被外界廣泛傳播的利好傳聞,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其股價繼續上攻。
據了解,寒武紀得以獲市場如此追捧,或有多重因素所致。其一,近幾個月來以中際旭創、新易盛、勝宏科技為首的北美算力鏈表現極度強勢,寒武紀為首的國產算力鏈則較之漲幅明顯偏低,故引來部分資金挖掘補漲機會;其二,近期國內算力產業正值催化時刻,圍繞國產替代的敘事正持續開展;其三,寒武紀在7月18日發布調整定增募資金額等一系列公告,引發外界樂觀預判。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的大漲也讓一眾投資者收獲頗豐。這其中,就包括了8月12、14日“爆買”該股22.21億的游資“金開大道”以及“埋伏”許久的超級牛散章建平。
01 寒武紀暴漲 幾方受益?
8月14日,寒武紀盤中最高達985元,市值一度達4117億元。截至收盤,該股報收949元,漲10.35%,總市值3970億元,全天成交額高達140.35億元。
至此,寒武紀繼續刷新股價歷史新高,股價也在最近四個交易日內暴漲37%。值得一提的是,從7月11日階段性低點以來,寒武紀已經累計上漲81.28%,而縱觀2025年年內,該股漲幅亦有44.2%。
一波凌厲攻勢后,不少寒武紀的參與者收獲滿滿,游資“金開大道”正是其中之一。
看究竟數據顯示,“金開大道”即方正證券重慶金開大道證券營業部,其偏愛巨量資金操作,擅長短線抱團,風格激進。據8月12日龍虎榜,寒武紀前五席位合計買入30.4億元,而單單“金開大道”一方,便貢獻了其中的10.86億元;而在8月14日,“金開大道”再現11.35億元凈買入。
除此之外,“埋伏”寒武紀已有相當一段時間的超級牛散章建平或許也賺得不少。
事實上,早在2024年第四季度,章建平便新進成為寒武紀第八大股東??淳烤箶祿@示,彼時,其持股數量為533.88萬股,持股比例達1.28%,按照期末658元股價計算,其期末持股市值為35.13億元。
到了2025一季度末,章建平繼續加倉寒武紀,持股數進一步攀升至608.63萬股,持股比例為1.46%。而假設手握寒武紀的股數至今未有變動,那么其最新持股市值將達57.76億元。
而除了“金開大道”、章建平等游資牛散外,在2025年二季度,銀河創新混合、睿遠成長價值混合、萬家行業優選LOF等主動型基金持有公司股份數量均超100萬股,華安媒體互聯網、工銀新興制造等基金也將該股列為前十大重倉標的?,F如今,這些重點布局寒武紀的公募基金也有望獲得“凈值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寒武紀的領漲下,諸如海光信息、中芯國際兩家頭部半導體芯片企業也在8月14日一度出現異動,最終上漲8.83%、0.9%。在此影響下,科創50以及多只科創50ETF也得以在市場普跌的情況下一枝獨秀。
據Wind統計,截至8月14日,寒武紀、海光信息、中芯國際三者分別占據科創50權重為9.37%、10.09%、8.19%,合計約27.65%。因此,在當前寒武紀自身波動率以及“帶動作用”顯著放大的時點上,其漲跌對于科創50的表現或非常關鍵。
02 何以四千億?
事實上,進入2025年,寒武紀的表現反差極大。
回顧2025年5月份至7月初,寒武紀一度在兩個月時間里下跌25.8%。為了“解釋”這段下跌,在那一時間段中,有關公司稀缺性層面的負面猜想不絕于耳。
而就在8月12日晚間,寒武紀剛剛辟謠了網傳大量載板訂單這一被外界廣泛傳播的利好傳聞;但即便如此,其股價還能繼續加速上揚。
顯然,究竟因何種因素,推動市場在短時間內對寒武紀有如此大的改觀呢?
短期來看,之所以寒武紀能夠獲得青睞,或離不開“洼地效應”的作崇。
據悉,在AI產業鏈上游算力硬件內部,以光模塊、PCB為代表的北美算力鏈自四月份以來漲幅巨大,諸如新易盛、中際旭創、勝宏科技、東山精密、鵬鼎控股、滬電股份等大市值品種漲幅最少皆翻番;這其中,中際旭創的市值甚至最高已經觸及2800億元。
對比之下,國產算力鏈相較北美算力鏈漲幅遠遠落后,在市場風險偏好較高的當下,就有資金以補漲視角來挖掘諸如寒武紀為首的相關標的。
另一方面,近期國內算力產業催化不斷。具體來看,“H20”芯片風險的消息正持續發酵,再疊加海外或只愿提供“閹割版”Blackwell芯片入華,海外持續收緊高性能AI芯片出口趨勢依舊,最終激發了市場對于AI芯片國產替代的高期待,也讓寒武紀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當然,寒武紀自身也有邊際改善。7月18日,公司就定增方案調整、定增審核問詢函回復等多個事項發布公告,宣布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從不超過49.8億下修調整為不超過39.9億元。
據了解,寒武紀更改募資規模后,公司所投的“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軟件平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分別從29億元、16億元、4.8億元降至20.54億元、14.52億元、4.79億元。不過,公司項目擬投資總額依然保持49.8億元不變,不足部分由改為以自籌資金解決。
對此,長江證券指出,寒武紀定增募資減少一方面對公司攤薄減少,同時通過監管審核要求相對更為容易,發行難度大幅降低,定增成功率有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2025年一季度單季營收環比增長12.4%,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31%,存貨環比增加9.8億元。而公司在問詢函回復中提及自2025年3月末期后結轉存貨約7.5億元,也反映出公司經營現狀良好。
03 “寒王”背后的陳天石
寒武紀能有如今四千億市值,離不開其實控人陳天石。
資料顯示,陳天石198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年僅16歲便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他從中科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之后,開始加入中科院計算所的團隊并擔任研究員,正式踏入芯片產業。
2016年,陳天石帶領團隊骨干成員創業,正式創立了寒武紀。隨后其立刻率領公司推進天使輪融資,不過一度接觸了約20個機構后,仍沒有談成。
好在,寒武紀的“高科技”屬性較為突出,很快在2016年至2018年間吸引科大訊飛、國投創業、阿里巴巴、聯想、中信證券、招銀國際、國風投、國新控股等幾十位資方前來投資,也順利完成了天使輪、Pre-A輪、A輪、A+輪、B輪以及戰略融資。2020年,寒武紀順利亮相科創板,首日市值一度沖破千億;而扣除發行費用后,公司也借上市一舉獲得募資約2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陳天石在掌舵寒武紀也曾一度遭遇動蕩。
2017年到2018年,寒武紀較為“依賴”華為海思取得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兩年度先后實現銷售金額771.27萬元、1.14億元,相當于主營業務收入的98.95%、99.69%。而來到2019年,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銷售金額下降至6365.8萬元,緊接著華為選擇自研昇騰910和昇騰310兩款AI芯片,未選擇與公司繼續合作。
而失去華為加持后,出身于華為海思的高管梁軍也在2022年上半年出走,再加上一些來自海外的管制事件,最后讓外界一時間對于寒武紀未來的商業化進程有了更多疑慮。
不過,陳天石其實已經有所準備,彼時他已經將寒武紀經營方向從單一智能終端芯片延申至云、邊、端全場景智能芯片。而伴隨著近年來AI產業浪潮以及國內半導體加工成熟,陳天石的公司也就此迎來了高光時刻。
2025年一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11.11億,同比增長4230%,扣非凈利潤達2.76億,同比上升206%,實現首次盈利。至此,也意味著陳天石已經將公司的產品商業化痛點解決。
當下,寒武紀深獲市場追捧,陳天石本人身價也水漲船高。如果只按照1.2億股直接持股計算,其持股市值已經超1140億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