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700點后,紅利還能投嗎?
近日,滬指放量突破3700點關鍵點位,創下近十年來新高。隨著部分前期領漲板塊估值快速抬升,市場對高波動品種的分歧逐漸加大,具備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的紅利資產再次進入投資者視野。紅利低波50ETF南方(515450)、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南方(520660)作為一鍵布局紅利資產的優質工具,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一、紅利資產的底層投資邏輯
1、類債屬性凸顯,長期收益確定性較強
紅利資產的核心特征在于穩定的現金分紅能力,其股息回報可類比債券票息,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備相對收益優勢。
據Wind數據顯示,自基日(2004.12.31)以來,中證紅利指數年化收益率達8.97%,較滬深300指數超額收益顯著,且夏普比率同樣占優。
同時,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1.7%左右,而中證紅利指數當前股息率達4.41%,這種“股債利差”倒掛現象,使得紅利資產對追求穩健收益的資金吸引力增強。(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8.13)
2、防御屬性突出,適配震蕩市環境
從歷史表現看,紅利資產在市場波動加大時抗跌性顯著。比如2022年A股回調期間,中證紅利指數的回撤幅度較滬深300指數低16個百分點。
表:中證紅利指數歷年年度表現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8.13
這種防御性源于其成份股多分布于公用事業、能源、金融等弱周期行業,經營業績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較小。
3、政策護航明確,長期邏輯持續強化
政策層面,近年來紅利資產的支持信號不斷釋放。比如2024年3月發布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以及2025年1月發布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一系列政策推動更多企業建立持續分紅機制,引導長期資金積極入市,有力地支撐了紅利資產的長期配置需求。
隨著政策引導下的“分紅機制常態化”與“中長期資金入市”形成共振,紅利資產的估值修復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二、紅利低波50ETF南方(515450)的核心亮點
作為跟蹤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指數的場內工具,紅利低波50ETF(515450)通過“高股息+低波動”雙因子篩選,構建了兼具收益性與穩定性的投資組合,其核心亮點體現在三方面:
亮點一:雙因子策略增強風險收益比
該指數通過量化模型篩選出股息率居前且股價波動率較低的50只股票,既保留了高股息帶來的收益基礎,又通過低波動因子降低組合風險。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13日,該指數近5年年化收益率達7.98%,年化波動率為14.68%,均顯著優于中證紅利指數的同期表現。
亮點二:行業分散度高,規避單一板塊風險
從行業分布看,截至2025年8月13日,該指數覆蓋銀行(30.3%)、交通運輸(11.5%)、食品飲料(11.1%)、家用電器(8.2%)等多個領域,前三大行業權重合計52.9%,避免了對單一板塊的過度依賴。這種分散化配置使其在行業輪動劇烈的市場中表現更為穩健。
亮點三:流動性優勢顯著
作為市場上規模較大的紅利類ETF,截至2025年8月13日,紅利低波50ETF(515450)最新規模已突破130億元,在同類產品中位居前列,顯示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對其配置價值的認可。(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8.13)
盡管紅利資產具備多重優勢,投資者仍需注意三點:
一是避免單純追逐“高股息率”,還需結合ROE、經營性現金流等指標判斷分紅持續性,警惕“股息率虛高”的績差股;二是紅利策略在強周期上行階段可能跑輸成長風格,建議作為組合底倉配置,而非單一押注品種;三是短期部分紅利板塊漲幅已較明顯,或可通過定投方式分散入場時點風險。
綜合來看,在滬指突破3700點后,市場風格向“估值性價比”傾斜的特征逐漸顯現。紅利資產憑借類債屬性、防御特征及政策支持,有望成為后市的重要配置方向,而紅利低波50ETF南方(515450)作為透明高效的工具型產品,可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的布局選擇。
除了A股紅利資產外,港股央企紅利資產同樣具備低估值、高分紅的優勢,且股息率水平普遍高于A股。比如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南方(520660)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一鍵布局港股優質央企高股息資產,有助于投資者實現跨市場的紅利配置與風險分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