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披露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讓一家正沖刺A股IPO的企業被推至聚光燈下。
文書顯示,財政部在2023年對深圳市巨源立德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下稱“巨源立德”)執業質量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審計客戶——深圳艾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艾為電氣”)的2022年財務數據存在大幅虛減或虛增的情況,涉及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未分配利潤和研發費用等多項核心科目。
處罰決定書時間落款為2025年1月23日,而在此之前,艾為電氣創業板IPO申請已于6月20日獲深交所受理,審計機構為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稱“信永中和”)。
9月16日,深交所官網更新顯示,艾為電氣披露了首輪審核問詢回復。

在一份長達296頁的文件中,艾為電氣攜手中介機構,對深交所提出的17個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涵蓋股權代持、客戶合作與運營模式等。
然而,不管是6月20日掛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還是此次的問詢回復,均未提及巨源立德相關事項。
這一信息缺口,讓市場對其財務合規性和信息披露充分性產生新的疑問。
01
財報多處虛減,
信永中和沒發現?
根據財政部文書,艾為電氣在2022年虛減貨幣資金1375.96萬元,虛減比例高達89%;虛減應收賬款2024.70萬元,虛減比例為25%;虛減存貨3626.77萬元,虛減比例為55%;虛減應付賬款4749.76萬元,虛減比例為66%;虛減其他應付款760.99萬元,虛減比例為83%;應付股利則直接虛減3800萬元,虛減比例100%。

與此同時,公司還虛增未分配利潤3336.32萬元,虛增比例111%;虛減盈余公積604.10萬元,虛減比例100%;并虛增研發費用586.13萬元,虛增比例33%。
換算下來,艾為電氣2022年末的實際貨幣資金應為1546.02萬元,應收賬款8098.81萬元,存貨6594.12萬元,應付賬款7196.61萬元,其他應付款916.86萬元,應付股利3800萬元,未分配利潤3005.69萬元,盈余公積604.10萬元,年度研發費用1776.15萬元。
財政部認定,巨源立德在審計過程中“未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中部分數據與已獲取的審計證據存在明顯矛盾或重大不一致,編造事由出具虛假審計報告。”
然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經信永中和審計后的數據與財政部披露版本存在一定差異。例如,招股書顯示:
2022年底艾為電氣的貨幣資金為1644.89萬元,比財政部所披露的多出近99萬元;應收賬款為7870.47萬元,比財政部的少228萬元;

存貨為6196.11萬元,比財政部的少398萬元;應付賬款為7067.08萬元,比財政部少了近130萬元;

其他應付款則高達3974.73萬元,比財政部口徑下的金額多出近3058萬元;
研發費用為1151.24萬元,比財政部披露的少了近625萬元。

這些差異顯示,公司在不同審計機構下報表呈現出的財務圖景并不一致,尤其在其他應付款和研發費用上,差額明顯。
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為何同一會計年度的數據,財政部檢查與IPO文件中的版本差異如此之大?
未來的更新版招股書是否會對這些出入作出說明,成為監管與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02
創始人華為出身,
引來小米、蔚來投資
目前,艾為電氣計劃募資約9.30億元,資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高壓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及流動資金補充等。

其中,公司擬將2.65億元用于數字控制與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如果一旦如此,那公司未來的研發費用支出將急劇增長。
不過,高度依賴研發的艾為電氣,大手筆在研發上砸錢,也確實能夠理解。
從基本面來看,艾為電氣成立于2017年10月,由華為背景的工程師梁向輝創立。
招股書顯示,艾為電氣創始人、董事及總經理梁向輝直接持有公司47.8893%的股份,系公司的控股股東。
梁向輝1984年7月出生于河南洛陽偃師縣,碩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
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梁向輝任華為數據中心能源開發部高級工程師。從華為離職當月,他就創辦了艾為有限。
2017年12月,梁向輝前同事曹偉華也入職了艾為有限。
曹偉華1988年出生,比梁向輝小幾歲,為重慶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
2014年7月至2017年11月,曹偉華任華為數據中心能源開發部硬件工程師。
目前,曹偉華是艾為電氣董事、首席技術官及研發部硬件一部負責人。
此次IPO前,艾為有限于2023年12月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營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研發與銷售,產品包括電動壓縮機控制器、PTC控制器等。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4 年在國內市場中,艾為電氣熱管理高壓控制器產品市場份額在第三方控制器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由2.15億元增至4.42億元,凈利潤由5737萬元增至1.06億元,保持穩定增長。

同期公司綜合毛利率維持在41%左右,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與此同時,公司研發投入力度加大,三年累計研發費用為8746.67萬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2.18%,占營收的比例逐年提升至10%以上。
艾為電氣披露,2024年末公司研發人員占比達60%,取得授權專利36項。
在股東結構上,公司背后有小米、蔚來等資本支持,為其增添融資吸引力。

03
結語
艾為電氣憑借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本有望成為新能源車產業鏈中具備亮點的上市公司。
但財政部對巨源立德的處罰,揭開了其財報背后不同版本的數字差異。
盡管公司最新招股書中的財務數據經另一家頭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但前后差異如何解釋,將決定市場信心能否維持。

從目前進展看,深交所后續問詢是否會涉及財政部處罰所披露事項,成為外界觀察其IPO進程的重要信號。
相關新聞